欢迎访问兰州市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兰州市互联网联合平台LOGO
辟谣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辟谣专栏 > 教育类

扒一扒朋友圈里的“教育谣言”

编辑:昆明信息港来源:昆明信息港更新于:2019-11-06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 蔡晓磊)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今天,都是社会各界关注商品质量和消费者维权的重要节点,打假就成了高频词。除了商品需要打假之外,还有一种消费品的质量也要被重视,那就是网络信息。一些营销号利用家长重视孩子培养和发展的心态,故意曲解教育政策,散播谣言、假消息、虚假资讯,干扰大众视听,达到骗取阅读量,甚至诱导家长进行盲目教育投资的目的。本期,我们整理了几类常在网络上传播的教育谣言,一一辟谣。

  谣言1

  2020年中考将取消

  有关“取消中考”的说法,很长一段时间刷爆了朋友圈。

  谣言中描述:“中考,是仅次于高考的重要考试,每年中考来临之际,多少初中生和家长会和高三学生高考一样紧张。此前,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对此便有不少专家预测,因为12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后初升高将不会有考试,也就是说多年以来的大型考试——中考会取消。”

  真相:

  针对近日网传“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中考将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回应:现阶段不可能将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当前,还不具备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普及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

  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普及、义务和免费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不是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实施免费教育。

  同时,针对“中考将取消”的消息,该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属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一直强调,本次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谣言2

  游泳纳入中考体育必考项目

  一篇名为《重磅!游泳正式进入2020年全国中考考核项目》的文章中提道:“到2020年,游泳将成为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

  文章称:“2018年4月底国家中考改革,体育课成为第四大主科,并将游泳项目作为第一类考核项目,男女生都要考核200米。从现在起,七年级(初一)学生,以及更小年级的学生,均是2020年中考体育改革的直接影响人群。”

  真相: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确定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

  同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轮中考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指导意见》提出,要改革中考招生录取办法,选取试点地市从2017年开始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目前,各省份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陆续出台了本地中考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各地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体育科目考核办法,以跑、跳、投等基本体能和基本运动技能为考查重点,具体考核项目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没有将游泳作为统一必考项目。有的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游泳作为体育科目考核项目,但并不代表所有地区都必须将游泳作为考核项目。

  同理,乒乓球、羽毛球、美术、音乐、书法都没有被全面纳入中考。

  谣言3

  “双一流”高校被分成了五档

  一篇题为《教育部批复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实现目标分为这5档》的文章称:“根据教育部批复的各大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时间,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当前实力的差距和高校地位。按照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可以将它们分为五档。其中,第一档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第五档高校则有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

  真相:

  教育部研究生司指出,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实施办法》),各校建设方案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等三部委,由高校自行择时公布,无需教育部批复。五档之说,是“文章作者根据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分的档次”。

  “双一流”建设高校确实有分类。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在具体遴选中又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区分为A、B两类,以督促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谣言4

  非师范生不能再考教师资格证

  关于教师资格证,网上有很多传言:“教师资格证考试要大改革,改革后教资证的考试将与原来完全不同。从2018年开始,非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将不能参加考试,而即便是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也无法再参加各地区的教师编制考试,没有办法成为合格的教师。”

  真相: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对此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的分类、条件、考试、认定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谣言5

  民办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顿时,朋友圈中不少声音称,此通知意味着“国家宣布取消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将全部关闭,退出历史舞台”。

  真相: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微“微言教育”转发教育学者熊丙奇文章,表示这些声音是把这次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集中治理,解读为私立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对这次集中治理的严重误读。

  《通知》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为什么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定要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熊丙奇认为,首先,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城镇居住小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其次,小区配套幼儿园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是满足城镇地区老百姓就近入园的主要渠道。这是补齐学前教育短板,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治本之策,更是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记者手记

  身边也有不少家长被坑骗过,那些在朋友圈里疯转的虚假信息,为何能够轻易骗取家长们的信任呢?

  凡是涉及到与孩子上学、考试、升学、就业相关的信息,家长们总是忍不住会多看一眼,情不自禁地动动手指点进链接里看清瞧准。许多不良商家和营销号正是知道家长们“爱子心切”,便在文章标题中附上“家长必看”“重磅”“升学又有新变化”等字眼,以博取关注。新媒体文章的阅读量、点击量水涨船高,与之伴随的是他们不菲的广告收入。而家长们却陷入了“怎么办”的无限焦虑和惶恐之中,四处打听、想办法、查询,耗费大量心力和时间。

  在此提醒所有家长,购买商品要认准标志,选择培训机构要看清资质,获取教育信息时,也要擦亮眼睛,留心文章出处,相信权威、主流媒体的发布。如果无法鉴别出处,就要慎重再慎重,不妨将文章内容复制到网络检索平台,进行再一次确认。另外,关注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体育局等职能部门的官方网站或信息发布平台,也是避免误信虚假消息的不二选择。

  真心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在这个各种教育资讯满天飞的时代,做到内心稳定、心中有数。


    内页兰州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举报电话:0931-8463175
    举报邮箱举报邮箱:lzpi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