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传统的社会性别话语下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性更适合育儿。
真相解读:
随着二胎政策在国内的推行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开始面临一个问题,男性与女性到底哪方该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传统的社会性别话语下,女性更适合育儿、然而,这种基于“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论调,真的有科学依据吗?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脑结构差异吗?
脑内乾坤:男女大脑确有不同!
我们知道,左右脑之间通过一组叫做“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连接在一起,这组神经纤维就像是高速公路,连接起左脑和右脑这两个大城市。而男女两性大脑之间的差异,首先就是这些“高速公路”的数量不同。解剖研究发现,女性左右脑之间的连接往往更多,这样,左右脑之间的连接也就越通畅,沟通效率也就越高。
男女两性大脑的不同,还表现在脑区的功能分布上。人们早就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切除病人的右侧大脑,若是男性病人,就会失去大部分空间能力,而女性病人则不会。反过来呢,如果左脑受损,男性病人会失去语言能力,而女性病人也不会。不管哪侧的大脑受损,女性都不会完全失去相关的能力,这说明,在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中,负责空间能力、负责语言能力的位置不大一样。在男性脑中,左脑负责语言能力,右脑掌握空间能力;而女性的脑区功能则不是这么分明,左右脑都有些部分来负责这两种能力。
这种差异,令女性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要远远高于男性。从大脑结构上看,女性的两侧大脑都能处理情绪反应,而男性更多依靠右侧大脑来处理情绪。男性处理语言的脑区大多在在左侧大脑,要把情绪转化成语言,就需要经过两侧大脑之间的神经纤维来传递。
许多男性觉得表达情绪并不容易,就是因为两侧大脑之间神经连接的限制:右侧的情绪感觉并不能很容易地转到左边掌管说话的部分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夫妻在吵架时,妻子可以滔滔不绝地数落丈夫的过错,丈夫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此外,男性经常会忽略人际关系当中蕴藏的庞大信息量;而女性却可以敏锐地观察到很细微的线索,并且做出反应。家庭生活中,男性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感受,比方说给女朋友送礼物、或者在行为上照顾女性等等,但是让他们说出来,他们可能只会涨红了脸哼哼几句。
回归家庭: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更聪明!
当女性突破限制,逐渐走向职场后,家庭开始呼唤男性回归,爸爸参与育儿已成为时代趋势。研究表明,爸爸多参与带娃,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都有积极影响。比如爸爸的积极养育可以降低男孩子青春期的行为问题和女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也有长期的积极影响。爸爸还能促进孩子的社交发展。研究发现,如果爸爸多跟子女进行有趣、有感情的互动,孩子之后在学校里会更受欢迎。可能在这些互动中,爸爸教会了孩子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更高了。
图虫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双方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不一样:妈妈倾向跟孩子聊天,进行情感互动,爸爸倾向跟孩子做体力活动。运动能力跟小脑密切相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时间感知、动作预测及抽象思维等能力。我们大脑一半以上的结构,都参与运动控制。譬如:孩子喜欢抛高高、荡秋千、滑滑梯之类的游戏。研究表明,改变孩子身体的位置,特别是有节律的改变头部位置,能够锻炼孩子对平衡感和空间感的感知,既让宝宝感到舒服,又促进大脑发展。而在这方面,爸爸有着体力上的优势,可以和孩子更好地互动。
孩子再大一点,爸爸可以带孩子跑步、游泳、攀岩、打球。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不仅对健康有益,多跟爸爸一起运动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好,社交能力更强。
男女当然有别,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我们所生活的人类社会中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家庭关系中,对于任何一方的标签化和歧视,我们都应该予以坚决的拒绝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