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一条“重磅”消息
让双黄连这种常见的中成药
一夜卖断货
“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这几个关键词不但迅速冲上热搜第一
还引发了一波抢购潮
↓
网友普遍反映
线上的双黄连口服液
半小时内被全部抢空
此后,一些被用作兽药的“双黄连”据说也被一扫而空
还有网友称:连双黄莲蓉月饼也被波及
在一些地方,线下药店也有不少市民在彻夜排队
图片来源:文汇报
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什么叫“手慢无”
那么,问题来了
双黄连瞬间买不到了
但它真的有效吗?
中新网记者当晚向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求证时,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是初步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试验。
人民日报今天(2月1日)一早就发提醒: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
“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运用中医中药,脱离辨证论治都是不准确的!治病请遵医嘱。”
为什么不该用双黄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31日深夜,腾讯医典发布标题为《辟谣:双黄连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吗?》的文章称,尚无有力证据证明疗效。双黄连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辅料为蔗糖。目前在用的双黄连药物包括双黄连口服液和双黄连注射剂。
文章表示,目前,有一些初步证据提示双黄连口服液可能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开展研究,但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明其对新型冠状肺炎的疗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也未对该药进行推荐。
针对此话题,公众号丁香医生在凌晨3点左右快速发布了解读文章《为什么不该用双黄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文中称不该用双黄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理由主要有3点:第一、双黄连只是“抑制”不是“预防”;第二、所谓的“可抑制病毒”缺乏临床研究数据;第三、双黄连过去有大量的不良反应证据。
一、「抑制」不是「预防」
什么叫「抑制」?
「抑制」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你要是身体里没有病毒,就没有东西可以被「抑制」;
如果身体里有病毒可以被「抑制」,那就证明:你已经被感染了。
都感染了,你还「预防」什么?
总不能去「抑制」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吧……
二、所谓的「可抑制病毒」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想要证明一种药物真实有效,至少要这几步:
第一步,动物实验
第二步,一期临床试验
第三步,二期临床试验
第四步,三期临床试验
一般来说,完成前两步,才能证明「安全」;完成后两步,才能证明「有效」。
在今天新闻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
「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丁香医生敲黑板了,请问现在是「第几步」?
答案是:开始做临床试验。
目前,没有足够的公开数据能证明它在人体中「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三、双黄连过去有大量的不良反应证据
有人说:不管那么多,吃了总比不吃好,万一有用呢?
但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有害呢?
2013~2014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在中成药口服制剂中不良反应中名列前茅,发挥稳定!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 年)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 年)
双黄连口服液的药品说明书记载:「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者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胃肠道反应。
从目前的疫情趋势来看,想靠吃双黄连预防病毒?连吃一个月?做好准备一个月瘙痒难耐、上吐下泻了吗?
回头看看双黄连的广告词:「您勤洗手,您多通风,人多别去凑热闹。家中常备双黄连,流感季节别感冒」。
去掉这句话中的其中七个字,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1月29日曾发微博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而就在2月1日凌晨“双黄连大火”后,有网友回到世界卫生组29日的这条微博下留言询问双黄连口服液是否真的有效:
金银花、绿茶、藿香正气口服液也曾被推荐
其实在双黄连火之前,金银花、绿茶、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被推荐过。
南京日报曾报道,南大团队研究发现:金银花、绿茶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报道中称,(南京日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金银花等植物中富含的MicroRNA(miRNA),有靶向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力,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此前,1月22日在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藿香正气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制剂也被列为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
急着抢双黄连
真的大可不必!
听小编一句劝:
任何盲目的抢购、囤货
都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已知并且确定
对预防新型肺炎有效的方法就是:
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
赶紧转给长辈
别再抢双黄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