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天气寒冷,一碗热乎乎的麻辣烫吃下去,暖胃又暖心。但也有不少人说麻辣烫过油过辣,既不安全也不健康。麻辣烫真的如此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在原材料安全和加工卫生方面把好关,并注意食材合理搭配,麻辣烫说得上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快餐食品,比煎炸食品健康得多。
首先,并非所有麻辣烫都“超级辣”。一碗麻辣烫里,辣椒虽然与麻酱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灵魂调料”,但如何加、加多少,完全丰俭由人、多寡随意。吃客们可以选择只放少量辣来调味儿,多放富含钙和维生素E的麻酱添香,也可以加适量蒜汁,既调味儿还能杀菌。
其次,麻辣烫食材种类多样,有多种绿叶菜、豆制品,以及藻类、菌类、薯类、鱼类、蛋类等食材。只要合理搭配,比一般快餐菜肴更易达到酸碱平衡的要求,也符合食物多样化原则。
第三,麻辣烫加热温度其实不算高,更不会产生油烟和脂肪高温氧化问题。而且,涮菜过程中可以去除蔬菜中的部分草酸、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虽然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但也减少了抗营养因素和有毒物质。
最后,麻辣烫的调料可以做到健康低脂。涮菜时,一般不用放油,调拌时也可以少放油。原料含脂肪少,热量也较低。
当然,麻辣烫也不是一点儿缺点都没有。比如烫菜水反复使用,水中亚硝酸盐和草酸含量可能会逐渐累积。范志红认为,虽然这只是从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目前尚缺乏测定数据支持,但从安全角度考虑,提倡麻辣烫商家定期更换涮菜水,或者采取小锅现煮现烫的做法。
吃麻辣烫时,还要注意食材的细菌增殖问题。需要泡发的食材应尽量在冷藏条件下泡发,避免滋生致病菌和细菌毒素。泡发好的豆制品、木耳、海带等食材,以及各种肉丸、肉片、豆制品等,不要在室温下久放,应该放在冷藏条件下,避免细菌超标。
如何安全健康享用麻辣烫?范志红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食材巧搭配。多吃蔬菜和菌菇类,尽量少吃脂肪含量较高的肉制品及方便面、油条等油炸制品,减少钠含量较多的鱼丸蟹棒等鱼糜制品。
二是食用注意温度。刚捞出锅的食物太烫,而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不能耐受60摄氏度的温度。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烫食是致癌因素。为了保护口腔和食道黏膜,可以把食物晾几分钟,等到不烫嘴了再食用。
最后,涮菜水中尽量不加盐或少加盐,涮菜过程中尽量少加咸味调味汁,避免盐摄入过量。